孩子精细动作能力很重要!
作者:慈溪榕树下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8-07 浏览:17
很多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大动作发展,比如什么时候坐起来、什么时候爬、什么时候走,这都是显而易见的,也最能说明孩子的成长状况。
但如果想培养出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那就需要关注他的精细动作,那到底什么是精细动作?为什么很多人要强调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
精细动作主要是指手的动作,也称为小肌肉动作,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力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本质,就是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它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处于发展早期的儿童而言,他们面临多种发展任务(如写字、画画和拿取物体等),精细动作能力既是这些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评价儿童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人的手是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交往的一个重要工具,人手能够完成20多种复杂动作,如抓、握、伸、屈、托、扭、拧、撕、推、抓、刮、拔、叩、压、挖、弹、鼓掌、夹、穿、抹、拍、摇、绕、旋转等,是目前任何一只机器手所不能比拟的。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对于婴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是大脑。手的动作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密切和重要的关系,在精细动作中,一方面需要儿童视、听、触觉等多方面感觉的参与,另一方面,手和手指活动能够使大脑的更多区域得到锻炼。锻炼手的精细动作和手的灵巧性,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手不仅是动作器官,而且是智慧的体现。精细动作的发展能促进儿童身体视觉、听觉、触觉等各部感官的发展,也使各领域活动内容得到了拓展,对语言、想象、思维等发展也有极大的助益。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多动手,大脑才能更聪明。
精细动作训练需要手部动作和眼睛互相配合,是一个在大脑参与协调判断下的手、眼协调的完整的过程。精细动作的发育水平,代表了孩子手的操作能力的高低,而手的操作能力高低又决定了孩子未来学习手部相关技能的快慢。良好的手的操作能力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是学习任何一种手部特殊技能的前提条件。
1.手指灵活性不够。
2.写字时用力过重、运笔不自如,常会折断铅笔芯或戳破纸。
3.折纸时角对角或边对边歪斜、对不齐。
4.撕纸时不会按折印撕,双手和要撕的部位离得远。
5.系鞋带困难、扣纽扣不灵活。
6.剪直线时不容易剪直,掌握不好转纸不转剪刀的方法。
7.捻绳子或者捻纸的时候不能朝一个方向捻。
8.涂颜色或者写字时容易出边。
9.手指头纤细僵直或粗壮肥厚,爱用指肚,不用指尖或指甲。
儿童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与带养方式,即是否经常进行精细动作游戏、给予孩子精细动作的运用经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正常情况下,父母应当创造条件,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让孩子充分地去抓、握、拍、打、敲、捏、拧、挖……使孩子心灵手巧,不要出现因担心孩子抓脸,便给他戴上手套,或捆起来不让动,限制孩子手的自由等不良的带养方式。
俗话说“心灵手巧”。这就说明手与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大脑的发育使手的动作得到发展。反之,灵巧的手也能加速大脑神经网络的建立,刺激大脑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吃饭,穿衣,写字,画画都离不开精细动作。如果同龄小伙伴都能做的事情,自己却做不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会跟着受挫,胆小畏缩。所以说精细动作的发展不仅能让孩子变聪明,还能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