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跳行漏字、bp不分,可能与视觉空间能力不足有关
在陪孩子完成作业时,你有没有遇到过如下这样的情况?
题目明明是“7”,孩子一下笔就写成了“1”;
课本上明明白白写着 b 却非要写成 p ,明明是 6 ,本子上写出的却是 9;
在横格本里写字,写着写着就歪了;
不喜欢读书,阅读或者抄写的时候总是错行漏字;
抄写生词也是丢三落四
……
好像故意作对一样!
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都想狠狠批评他为什么做作业这么不认真,这么简单的错误都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其实孩子可能并非是粗心大意或者故意为之。相反,他们也在为此苦恼,只不过实在做不到写正确而已!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这可能和孩子的视觉空间感不良有关系。视觉空间感不好的孩子还容易出现走路爱摔跤、分不清方向等行为。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了解外部世界的窗户。人体约80%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接收的,通过视觉这扇“窗户”,孩子才可以准确地辨别物品的形状、大小、高低、远近、宽窄、长短、阴暗等属性和物品所处的空间状态(如方向、距离、位置)等,以及彼此间外观上细小的差异,这就是视觉空间感。
视觉空间感包含一般的视力、视觉聚焦能力、颜色辨别能力、轮廓掌握能力、视野扩展能力、平面与立体的转换能力、图像创造能力和层次辨别能力等。
视觉空间感关系到我们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视觉空间感可以让我们在脑海中随着意念产生清楚的人、事、物或场景图像,甚至可以从不完整的外观上推测出各种人、事、物的完整形貌,包括在移动过程中,也可以对所经过的环境中各种人、事、物的固定位置和距离做出准确的感知和掌握。
如果视觉空间感不良,那么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儿童的学习,对他们的生活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比如:
那孩子为什么会视觉空间感不足呢?
视觉空间感的成熟,建立在前庭神经系统的充分发展和眼肌运动能力充分锻炼的基础上。
前庭系统与视觉系统紧密联系。前庭系统和视觉系统通过相互协调以控制视觉注视。这种联系被称为“前庭-眼反射”。
在头部运动时,“前庭-眼反射”在保持眼睛静止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注视稳定性。
那前庭功能为什么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呢?这就跟带养方式有关系了。比如:
婴儿时期,家长过多抱着孩子,孩子缺少爬行和锻炼;
幼儿时期家长对孩子限制过多,缺少基本的跑跳滚爬等大肢体运动,手部精细操作动作也比较少,技巧训练不足;
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时间过长,眼肌没有得到锻炼;
活动空间较小,户外探索的机会不多;
过早从事过多的知识学习;
家长保护代劳过多等等。
换句话说,就是孩子主动使用身体进行多元活动的时间太少,促进前庭神经系统发育的训练机会被带养人剥夺了!
首先,家长一定要避免上述过度限制孩子的行为出现,让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自由探索。
◆ 0-1 岁的孩子
孩子会爬以后尽量让孩子多爬。如果孩子不愿意爬行,可以将他带到游乐场中的阳光隧道进行爬行。父母也可以在家中设置更有趣的爬行游戏,或者使用奖励机制,激发他们爬行的欲望。爬来爬去的过程中,孩子的视觉空间感会获得很大提升。
◆ 1-2 岁的孩子
这个时期,可以适当地带他们玩一些稍微复杂的小游戏,比如捉迷藏,或者常常带孩子散步也是锻炼视觉空间感的好方法,但是散步也有技巧,对于常走的路或距离比较近的地方,在走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我们该左转或右转,或者是走到某个特别的标志性地段(如便利店)的时候应该要怎样怎样等。
◆ 2岁以上的孩子
2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带他进行一些锻炼视觉空间感的小游戏,比如,套套杯,让孩子把杯子一个一个套起来,又比如,给孩子提供一些组合型的玩具,像拼插玩具、拼图、组合模型等等。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多进行一些连线、涂色类的游戏。
对于3岁以上,且已经存在视觉空间感不足的孩子,建议家长这样帮助他们改善:
◆ 七巧板
先让孩子熟悉每块七巧板的形状,然后照着图纸上的图案开始摆。每完成一个图案,最好再拿下来重新摆一次,让孩子先从简单的图案开始摆,然后逐渐加大难度,并且给予孩子适当鼓励。同时,也可把七巧板其中的两块拿掉让孩子摆成一个规定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
◆ 纸上走迷宫
孩子在玩走迷宫游戏时,需要从一个点走到另一个点,有时还要穿越各种各样的障碍找到出口,找出图画中的隐藏图案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视觉空间感。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因为视觉与前庭觉关系紧密,眼睛属于前庭感官,所以想要促进孩子视觉空间感的发展,有关前庭觉的训练也必不可少,比如,跳跃、旋转、摇晃之类的游戏等。不过一定要掌握好力度,既不要不足,也不要过量,不然很可能会没效果或产生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