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作者:超级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8-01 浏览:43
感觉统合的理论创立时间距今100年左右,是建立在现代神经学、脑科学基础上的学科。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感觉统合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历程。
01
感觉统合理论的创立
1906年,英国皇家学会主席,英国生理学家谢灵顿(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 1857-1952)和神经心理学之父,美国生理心理学家拉什利(Lashley Karl Spencer,1890-1958)就提出“感觉统合”这一术语,描述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并提出了感觉统合的初步理念。
1949年,认知心理生理学的开创者,加拿大心理学家赫布(Donald Olding Hebb,1904-1985)研究了大脑和神经的运行规律,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建立在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上,知觉、思维等都是这种互动联结的结果。
艾尔斯博士(Anna Jean Ayres,1920-1988)
1969年,作业治疗师,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博士,艾尔斯(Anna Jean Ayres,1920-1988)在工作中发现,有部分儿童尽管智力正常,但是在生活和学习上和别的儿童表现有很多差异:如学习困难、动作笨拙、胆小怯懦、好动不安等。她根据脑功能研究、临床治疗及实验,发现这些问题儿童的异常行为与大脑处理这类信息(视觉、听觉、触觉和前庭觉等)的能力存在联系。艾尔斯博士认为,儿童的这些行为异常,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因而提出了最早的感觉统合理论。
艾尔斯博士所提出的感觉统合理论主要基于神经生物学,认为个体有能力接受并加工处理从运动和环境中所传入的感觉信息,并以此计划和组织行为,产生学习。而当个体感觉统合功能失调,就有可能无法对外界信息做出适当的反应,影响学习和行为,产生感觉统合失调的各种表现。
根据这些研究,艾尔斯博士提出了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理论和训练方法,开发了训练的设备和器材,运用对儿童感官有刺激效果的游戏活动,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进行训练,促进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进而改善儿童的学习表现,提升运动协调和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艾尔斯博士于1972年在美国加州成立了世界首个“感觉统合失调研究中心”,实验并推广自己的干预方法,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02
感觉统合理论的发展
从创立至今,感觉统合理论体系不断快速发展。目前,一些业界资深人士倡导使用感觉处理障碍(Sensory Processing Disorders,SPD)取代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SID),并申请将感觉处理障碍写入世界范围内最权威的精神类诊断手册之一,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六版(DSM-VI)中。
感觉统合理论最初运用于干预学习困难和问题行为的儿童。之后,感觉统合理论对ASD(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实证支持,2020年NCAEP(美国国家自闭症中心和国家自闭症证据与实践交流中心)正式报告感觉统合干预对ASD儿童的治疗有显著的针对性效果。
根据这份报告,在3到14岁这个年龄段内,通过感统训练,被试人员在沟通交流、社交、学业认知、适应性、自我帮助能力、干扰型行为、动机等方面,都获得了有效的研究结果支持。
至今,感觉统合理论已经应用于不同障碍、不同年龄的个体,对学习障碍、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运用障碍和ASD的干预和治疗都有帮助。
03
感觉统合理论的传播
艾尔斯博士的“感觉统合失调研究中心”取得成功后,感觉统合理论及技术在美国、欧洲各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很多小学幼儿园开始配备感觉统合训练室,针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进行专门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世纪80年代初,感觉统合理论和技术被引入了日本和韩国,90年代初,进入了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1992年,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最早从台湾奇德儿脑力开发教学联盟引进了感觉统合理论,并成立了国内首个儿童感觉统合研究中心。
04
我国感统训练的现状
根据统计,在我国儿童中,出现不同程度感统失调的比例约为30-40%。而对于这些感统失调儿童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笨拙不协调、行为磨蹭拖沓、做作业拖拉、不自信、上课多动坐不住、听课记不住、读书写字慢、情绪控制能力差、语言能力弱等表现,家长和老师以往一般认为是孩子的态度有问题、不认真、故意不听、故意捣蛋,甚至认为是遗传。进而对这些孩子采取过于严厉的管教方法,甚至是苛责、打骂、鄙视、孤立等等。这些孩子在被误解的状态下生存,不但无辜和可怜,同时也得不到很好的纠正和教育,长此以往,孩子的身心被扭曲和伤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感觉统合理论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到儿童某些行为背后的因素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它提醒教师和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状况,及时发现孩子在感觉统合能力上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早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训练。
除了对已经产生问题的孩子进行补差训练外,从广义的角度上讲,感觉统合是每个人都必须训练的能力,所有12岁以前尤其是6岁以前的儿童都应该进行系统的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对不足者起到补差作用,对良好者起到培优的效果。良好或优秀的感觉统合能力,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儿童综合素质,对其应对未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感觉统合训练从20世纪90年代初被引入我国后,就受到了研究者、学校、幼儿园以及广大家长的认可和欢迎。
尽管感觉统合训练在我国还存在着诸如:缺少研究机构和研究人才,感觉统合研究相对落后;普及程度参差不齐;部分机构过分夸大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和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等问题。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感觉统合训练在我国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现在,我们对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状况的评估越来越客观、全面。感觉统合训练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在儿童康复领域和教育领域都蓬勃发展;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升,训练的器材、训练方法等也在持续的优化创新。据国内一些研究机构的统计,全面、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有效性达到80%以上,能明显改善儿童的行为问题、身体运动协调性、注意力、情绪稳定性、学习能力等。
总的来说,感觉统合理论和训练在我国还处于萌芽期,但近年来,由于其对于此类儿童显著的改善效果,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相信在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探索和发展出一条更有效、更全面、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感觉统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