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感觉调节

作者:超级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8-01  浏览:36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很喜欢自己原地转圈、看一些旋转的灯光?或者即使是在一些需要安静的场合里,他们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异常兴奋并且大声尖叫?真的是他们兴趣所在,又或者是想要吸引大家的注意吗?

实际上,这可能是因为他在感觉调节方面出现了障碍。

1什么是感觉调节


感觉调节也叫感觉输入调节,指大脑将接收到的感觉刺激的强度调整到某种程度(调大或者调小),以便身体能够产生适应性的反应的过程。

因为感觉刺激都是以不同的强度进入大脑的,大脑要把感觉刺激调整到合适的强度,才能更好的解读信息,更好的应对,产生适应性反应。

比如很多儿童第一次按摩的时候极度不配合,出现要么哭要么笑的现象,就可能是由于感觉调节能力不足,导致外界传入的感觉刺激太强烈所导致。如果经常按摩,一般来说孩子便会慢慢适应。因为每一次孩子都在尝试调节感觉刺激的强度,渐渐就能把这种刺激调节到大脑可以适应的程度,最终能够配合按摩。

感觉调节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影响很大,尤其是在专注力方面。



2感觉调节怎样影响行为


感觉调节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感觉调节能力能够让儿童专注在某些重要的信息上,把不重要的信息过滤掉,这样儿童就会有较好的注意力和适当的觉醒度来专注做某一件事。

如果感觉调节不良,孩子的专注力就容易被影响,觉醒度也无法保持在一个很好的状态,就会表现出容易分心、走神发呆、好动不安、小动作多、没有规则意识等行为了。


下面举两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①感觉调节功能正常:

7岁的小婷,在公园里玩抛接球。尽管天气寒冷、人很多、声音很嘈杂,她依然可以专注在游戏中,认真接球,尽量不被旁人影响。

第一次没接到球时,她稍微失落,但依旧很开心;第二次没接到球时,她开始有些沮丧,但仍然继续玩;第三次没接到球时,她开始有些不耐烦了,有点不想玩这个游戏了;第四次没接到球时,她现在已经对这个游戏失望了,转而去玩蹦床了。

跳了几分钟后,她的身体暖和了起来,感觉好多了,小婷的心情平复了很多,高兴地和妈妈回家,又专注地看起了书。


②感觉调节有障碍:

同样是在公园玩抛接球,7岁的壮壮却很容易被周围人的动静所影响,十分影响注意力,他的胳膊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力度,经常不小心扔到很远,因此他十分受挫。

一开始,壮壮就不能很好地接到球,他虽然很想继续尝试,但情绪却已经开始暴躁起来。两次、三次,他都没有接到球,终于他爆发了:“我不玩了!”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回家的路上,他依然很不开心,到家后连饭都没什么心情吃,更别说安静地坐下看书学习了。

可见,感觉调节能力的不同,对孩子的情绪、专注力、表达、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03感觉调节障碍的表现


一般来说,感觉调节障碍的表现可以分为三大类:感觉过度反应、感觉反应不足和感觉寻求。


①感觉反应过度


感觉反应过度指的是大脑对外界输入的刺激反应过于强烈,这类儿童的神经阈值比较低,一点点刺激都能引发他们强烈的反应。你会发现,即使是善意的行为,在他们眼中依然会觉得恐惧和害怕,进而出现大哭大闹等行为。

这类孩子可能出现对触觉刺激反应过度,具体表现为:

情绪不稳定、爱发小脾气;

胆小怕黑、粘人爱哭;

不敢表现自己;

对小伤小痛特别敏感;

不合群或者不会和别人玩;

小动作多、坐不住等。

另外在听觉上,也容易有过度反应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害怕吸尘器、果汁机和冲水马桶的声音;

对突然发生的声响过度害怕,比如汽车喇叭、鞭炮声等。

还有就是这些孩子可能会存在在重力不安全感。简单理解就是,当他们处于双脚离地时,就容易紧张、害怕。比如:

孩子3岁了,还不敢双脚离地跳高,害怕秋千荡很高或太快;

4岁的孩子在上、下楼梯时手会紧握扶手,或者对荡秋千、旋转木马、溜梯之类的游戏不感兴趣,严重影响日常活动。

这样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就容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他们很少去探索环境和寻求刺激,也就不能习得各种能力。与此同时,由于他们只敢蜷缩在自己熟悉和安全的环境中,长此以往社交能力也将会受到影响,进而无法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②感觉反应不足


感觉反应不足是指大脑对外界输入的感觉刺激反应低下。这类孩子神经阈值比较高,所有感觉系统都有可能出现反应不足的现象,比如:

脸上、手上脏了自己却不知道;

不知道自己是否被碰触到;

对疼痛的反应不灵敏;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玩荡秋千、旋转之类的游戏,不容易觉得晕等。


③感觉寻求


人类的大脑要想维持正常的机能和状态,一定量水平的感觉输入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需要获取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前庭觉、本体觉、内脏觉等感觉刺激,这些刺激类似于食物,能够源源不断地滋养我们的大脑,使其能够维持正常的状态。

感觉寻求的孩子,对某些感觉刺激的需求超出了一般的范围,会不停的、主动的寻求感觉刺激,从而出现一些不适当的表现,比如:

喜欢自己原地旋转;

总是踮脚尖走路;

爬高上低,动个不停,手脚和嘴巴很爱动;

到处摸,喜欢碰触、抱人;

故意把整箱玩具倒出来,东翻西找;

喜欢咬各种东西,比如袖口、水杯带、衣服;

总是坐不住,喜欢倒立;

喜欢大声尖叫;

喜欢吵闹的声音,喜欢人群和热闹;

胆子大,好像不知道什么是害怕等。

感觉调节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很多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代劳包办限制过多,以至于儿童无法获得足量的多元的感觉刺激,导致感觉调节能力发展滞后,各项行为不能与年龄和环境相适应。因此,也再次提醒各位家长,不包办、不代劳、不溺爱,给予孩子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